跳到主要内容

贫穷的本质

书的简介

今天一起阅读思考进步的书是《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

本书写于2011年。本书作者是阿比吉特·班纳吉与埃丝特·迪弗洛,他们获得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本书起源于2005年作者与当时《经济展望》杂志的编辑安德烈·施莱费尔的谈话。他们想写一写穷人。著作这样一本书是将一生想洞察的各种迥异的事实,和想法综合起来的一个方式。

这本书是作者15年间对全世界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深度调查研究的成果。从营养、健康、教育、生育、风险、贷款、存款、创业、政治参与等方面探讨穷人的生活和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并提出了一些实用的经得起检验的脱贫建议和方案,为政策制定者、慈善家、政治家及所有希望天下脱贫的人提供了重要指导。

阅读建议

刚看书名时,以为是一本教穷人如何通过学习、投资、创业等方式摆脱贫穷,走上财富自由之路的成功学书籍。怀着发财致富之心阅读这本书后,发现它是研究世界上最贫穷人群(日均收入低于0.99美元)的真实生活,为政府、慈善机构、企业等所有希望天下脱贫的人提供建议和方案的经济学著作。

本书的写作方式,每一章都像一篇论文,提出现在存在的问题和已有的观点,用案例去阐述、论证或反驳,并参照一些实例和对照实验数据,然后提出新问题进行论述或提出新的观点进行验证。

本书中一些观点和论证方式,很有价值,值得耐心读完。本书不像心灵鸡汤让人精神一振,但提供了一些独特的思考视角、严谨的研究方法和实用的方案。

前言

自贫穷出现,人们对穷人形成一些刻板印象,甚至约定俗成贬低穷人。针对消除贫困提出的一些口号和方针,并没有有效地帮助穷人。由于对穷人的刻板印象以及对穷人真正的生活和想法缺乏了解,扶贫政策上总期盼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些严重影响了消灭全球贫穷之战。

我们应该花时间真正去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其复杂性和丰富性,去跟各类人群接触,进行基础性研究。这些研究数据会使我们重新评估甚至放弃我们曾经所坚持的理论。

我应该认识到处于极度贫穷状态的人,他们几乎在所有方面都和我们一样,与我们有相同的欲望和弱点,并不比我们理性多少;为了生存,他们都需要成为精打细算的经济学家;他们接收信息的渠道也会受限;他们要为生活中的决定发挥更多能力和付出承担更多的义务。 我们应该了解穷人们的家庭生活和穷人的想法;各类市场及机构能为穷人做些什么;政府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要想摆脱贫穷并不容易,但万事皆有可能,我们要充满希望,即使在任务看上去无比艰难的情况下,我们依然要敢于坚持,成功并不总像看上去那样遥远。

第一章 再好好想想

人们在面对帮助他人解决贫困免于挨饿的问题上,本能是慷慨的。但面对广泛的全球性贫困问题时,觉得自己的捐款或其他努力根本无济于事。这本书要让大家摆脱那种“贫穷的问题难以解决”的感觉,从一系列具体问题出发,定位问题,理解问题,重视挑战,逐一解决。

一些专家总专注于“大问题”:贫穷最终原因、自由市场、民主制、外来援助等。在是否应该进行外来援助等理论问题上没完没了的争论。而真正有用的方式是从实际问题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空谈外来理论。

贫穷陷阱:将来的收入低于今天的收入,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会变得越来越穷。我们需要研究什么会让人陷入贫穷陷阱,又如何去摆脱贫穷陷阱。

我们就要走出办公室,仔细地观察一下这个世界。

第一,我们现在可以得到以前没有的、来自于很多穷国的可靠信息;

第二,我们可以使用一种强有力的新工具——随机对照实验 ,使研究人员可以在当地人的配合下开展大规模实验,从而验证他们的理论。

我们希望你能明白,我们一步步耐心的研究,不仅仅是抗击贫穷的有效方式,而且还能使世界变成一个更有意义的地方。

评论:面对世界贫穷等大问题,不要因“难以解决”而置之不理,不要空论大问题大理论,要深入调查研究,要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少谈主义,多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 饥饿人口已达到10亿?【 营养】

饥饿曾经是人类的 “贫穷陷阱”。但我们今天生活着的这个世界粮食产量充足,绝对的食物匮乏并不存在。饥饿不是当前世界上大多数穷人的“贫穷陷阱”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如果有两代人一直生活在西方,南亚移民的孩子在身高上便会与其他民族的孩子差不多。相比其他国家的人来说,如果南亚人身材矮小,很可能是因为南亚人及其父母所吸收的营养较少。

穷人在营养方面的问题,不在于食物的数量,而在于食物的质量,他们主要的问题不在卡路里,而是其他营养成分,特别是微量营养素的缺失。

如果孩子在子宫内或童年早期吸收了充足的营养,那么他 /她以后每年都会挣到更多的钱:经过一生的积累,这个孩子就会受益匪浅。对儿童及孕妇的直接营养投资,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回报。这方面的措施包括,向孕妇及儿童父母发放强化食品,对儿童进行学前或在校的抗蠕虫预防,向他们提供富含微量营养素的膳食,或者鼓励父母为补充营养而消费。

评论:饥饿不是当前世界上大多数穷人的“贫穷陷阱”,提供给更多食物并不能改变贫穷状态。在食物方面,穷人更需要营养均衡的食物。人在健康方面的优势会带来经济生产上的优势,从而逐渐改变贫穷状况。而儿童的营养健康问题尤其重要。

第三章 提高全球居民健康水平容易吗? 【健康】

一、穷人的健康问题

健康是 “贫穷陷阱”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在全世界最贫困人群中存在着巨大的健康问题,它们导致了死亡和贫穷。每年900万死于5岁前的儿童中,有约每5名儿童中就有一个死于痢疾。有些较为贫穷的国家大部分人口都受到了疟疾的影响。

解决这些问题有着一些廉价而有效的方法。避免痢疾,可以在水中加入氯、发放口服补液、给儿童接种疫苗、发放抗蠕虫药剂、婴儿出生6个月之内由母乳喂养;预防疟疾,可以使儿童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还有一些常规的孕期保健方法,如给孕妇打破伤风针,发放防夜盲症的维生素B、防贫血的铁片及加铁面粉等,这些都是“好摘的果子”。

但是这些廉价而有效的方法却得不到有效实施。纯净水、蚊帐、抗蠕虫药片或强化面粉,尽管这些东西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很大好处,但人们似乎不愿为此花太多的金钱或时间。有些穷人似乎选择了双重昂贵的计划:治疗,而不是预防;治病找不靠谱的私人医生,而不是政府免费提供的医生和护士。

这里的问题出在哪。

1、政府总是将简单的事情变得不那么简单。我们看不到政府提供更多的预防保健,原因有二:政府保健服务者的高缺席率,以及动力的缺乏。

2、穷人对保健知识缺乏了解;穷人每天需要针对健康问题付出太多时间、精力和关怀;穷人与我们其他人的困扰似乎是一样的——缺乏信息、信念不坚定、拖延。

二、政府的助推

国家或地区整体的健康问题,期望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解决是极其困难的。它需要强有力的助推,并由此启动一个良性的反馈循环。

相对比最贫困的人群,我们的真正优势在于,很多东西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的。我们住在有自来水的房子里,不用想着每天早晨往水里加氯。下水道自行运转,我们甚至不知道是怎样运转的。我们大都相信医生会尽力为我们服务,公立医院会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且,或许最重要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无须担心是否有下一顿饭吃。换句话说,我们几乎用不着自己有限的自控及决断能力,而穷人则需要不断运用这种能力。

对于那些生活在富裕国家的人来说,他们周围充满了无形的助推力,而贫穷国家保健政策的首要目标应该是,让穷人尽可能容易地获得预防性保健,并规范病人所能享受的医疗服务的质量。鉴于人们对价格的高度敏感性,这些国家的政府应免费提供预防性服务,或是奖励那些利用这种服务的家庭,使其尽量成为自然的“默认选择”。免费的释氯器应放在水源旁边;给自己孩子接种疫苗的家长应得到奖励;学校里的孩子们应得到免费的抗蠕虫药片和营养增补剂;至少在人口密集地区,水利及卫生设施的公共投资应立即启动。

评论:在全民健康问题上,依赖人们每天去确保水安全、食物安全、医疗安全是极其困难的,国家助推是必要的。国家应该提供尽可能多的基础建设确保人民的生命健康,从而摆脱健康带来的“贫穷陷阱”。普通人要学会获取信息、坚定信念、做出正确决定,并能坚持下去,确保自己的生命健康是走向富裕美好生活的第一步。

第四章 全班最优 【教育】

教育应该不存在“贫穷陷阱”:教育的每个阶段都是有价值的,但家长们认为教育的回报呈“S”形,这在无意识中营造着一个“贫穷陷阱”,进而催生一个真正的“贫穷陷阱”。

一、儿童受教育的权利

部分发展中国家,儿童辍学率高;其原因不在于学校少,入学成本高;我们会发现一些儿童和家长入学意愿并不高。一些观点认为应该通过市场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来提升人们对接受教育的意愿。有明确需求后,才应该提供教育。

让市场操纵一切,让父母决定儿童的入学,不能让每个孩子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和根据自己的能力接受教育。儿童有权利享受正常的童年及充分的教育,一个文明的社会不能允许这一权利被父母的冲动或贪婪所剥夺。强制规定儿童必须进行义务教育是必要的;无法实现强制的情况下,政府必须从经济角度考虑,让父母觉得送孩子上学是值得的, 比如现金补偿。

二、有效的教育体系

自上而下的教育政策公共干预是必要的,使教育变得更廉价,使我们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一次机会;比如义务教育对于孩子们的学校教育以及他们的就业前景,这项法律都具有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对女孩来说尤为如此。

而完全以培养精英、选拔人才为目标的教育,不能确保儿童都能学到一套健全的基本技能。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体系没能完成自身的两大任务——给予每个人一套健全的基本技能及发掘人才。我们建议一种双重教育体系,一方面提供最高标准的教育以培养精英发掘人才,一方面向每个孩子提供机会学习健全的基本技能。要建立一个能够向每个孩子提供机会的学校体系,首要要认知到,学校的服务对象是其现有的学生,而不是他们可能想要的学生。

评论:每个人都应该有受教育的权利,并从教育中获取知识和技能。这对于个人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长期利好。社会提供的教育目的,不应该只是为了培养精英、选拔人才的应试教育,而是要确保儿童都能学到一套健全的基本技能。对于个人在教育上,要对自己有好的期望,永不放弃,不要在乎当前接受的教育是否最高标准,只是要把握一切进步的机会,不断进步。

第五章 帕克·苏达诺的大家庭 【生育】

在考虑到人口增长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导致全球变暖、饮用水逐渐减少、对粮食的需求加大。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有某种形式的人口政策。比如中国的计划生育、印度曾经的强制节育法。

要想制定一种合理的人口政策,我们需要搞清楚为什么有些人会生那么多孩子?我们发现往往在一些贫穷的国家,有着很高的生育率。而人口增长导致贫穷的观点,从人类发展历史上讲并不靠谱。真正的原因可能是,生育率高恰恰是由贫穷引起的,或是有第三个原因导致了高生育率及贫穷。

尚无有力证据表明,更大的家庭对孩子不利。然而,大家庭对孩子无不利影响,这似乎也有些违背常理:如果同样的资源要由更多人来分享,最终有些人就会得到更少。如果孩子没受委屈,究竟是谁吃亏了呢?一个可能的答案就是,母亲。

妇女或穷人在生育决定上的控制权如何?我们发现他们的生育决定是一种选择的产物,而且即使缺少避孕措施,似乎也不会构成一个太大的障碍。但他们无法立即控制的某些因素也影响了他们做出这种选择:女性或许会受到不得不生更多孩子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她们的丈夫、婆婆或社会准则。

社会准则或许是社会经济利益的体现。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孩子就是他们的经济未来:一种保障政策、一款存储产品,也是某种福利彩票。家庭成员被一条纽带绑到了一起,但这一纽带并不是高效分享资源及责任的能力,而是一种不完整的、粗糙的且常常很松散的“契约”,其中规定了每位家庭成员对于其他成员的责任。这种“契约”或许需要得到社会的强化,因为孩子无法平等地与父母谈判,妻子也无法与丈夫公平地谈判,但社会的发展得益于家庭所有成员对于资源的公平分享。很多穷人并非真的想要这么多孩子,他之所以需要很多个孩子,是因为他不知道到底哪个孩子将来有能力给他养老。

最有效的人口政策或许就是,让人们觉得没必要生很多孩子(特别是儿子)。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医疗保险或养老金)或金融业的发展使人们能够受益于退休金,这会导致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或许还会减少歧视女性的现象。

评论:在贫穷的国家和地区,人口问题很大程度可以看作经济问题。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和金融业的发展,会让人们不在依赖养儿防老,从而在生育问题上更自由的选择,也会减轻女性负担、保护母亲。强制性的计划生育,存在打破自然规律、自然选择的风险,也许会带来很大的问题。

第六章 赤脚的对冲基金经理 【风险】

〇、穷人的风险应对

对于穷人来说,冒险不可避免。他们常常自己做着小生意,或是经营农场,或是做零工,基本上得不到任何就业保障。在这样的生活中,一场不好的突变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他们需要承担自己全部的损失。全球经济危机的确增加了穷人的风险,但对于他们每天需面对的全部风险来说,这并不算什么。即使没有令世界银行担心的全球危机,情况也会是这样。在穷人看来,每一年都过得像身处一场巨大的金融危机一样。

穷人在应对风险方面有着种种方式。一个家庭参与多种职业,通过业务多元化来缩小风险范围。保持着多地的人际关系。保守地经营他们的农场或生意。利用婚姻作为一种分散大家庭“风险组合”的方式。村民们相互帮助,渡过难关。

但任何形式的正式保险在穷人当中都很少见。医疗险、坏天气险,还有牲畜死亡险,这些都是富裕国家农民生活中的标准保险产品,而在发展中国家则多多少少是欠缺的。在贫穷国家较为突出,因为它们很难对保险公司进行有效管理,也很难对被保险人实行监督。

一、保险公司的风险

1、道德风险:一旦人们知道自己无须承担全部后果,他们就可能会改变其行为(不那么认真耕种、在医疗方面花更多的钱等)

2、“逆向选择”。如果保险是非强制性的,那些知道自己将来可能会出问题的人,参保的概率或许更大。因此保险公司只有提高每个人的投保费,高费用又使事情变得更糟。

所以,价格合理的医疗保险计划一般都是强制性的——如果每个人都必须参保,保险公司就不会承担高风险。

3、欺诈行为:怎样防止大量虚假索赔证明,或不必要的费用。

二、在贫穷国家,穷人不买保险的意向也不高。

1、因为市场所提供的险种只覆盖了灾难性的情况,人在一些情况下遭遇巨大损失时,人们无法得到补偿。所以对于保险产品失去信任。

2、在决定是否买保险时,我们需要现在付出行动(支付保险费),但回报却发生在未来。这是人类不太擅长的一种推理类型。当保险只覆盖灾难性问题时,这个问题就变得更难处理了:回报会发生在未来——一个特别不愉快的、谁也不愿去想的未来。

三、政府为保险事业的助推

因此政府需要为保险事业进行助推。这不意味着政府必须取代私人保险市场,但要让一个真正的市场出现,政府必须挺身而出。私人公司可以继续销售其正在销售的险种(有严格限制的灾难险、基于指数的天气险等)。但就目前来说,政府应为穷人支付部分保险费。对灾难的恐惧会使穷人采取昂贵的缓解对策,保险补贴费用可以由农民的额外收入自行抵消。与未接受廉价保险的农民相比,接受这一保险的农民更有可能为自己的庄稼施肥,因而会获得更好的收成,他们吃不饱饭的可能性也减小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逐渐看到保险的好处,感受到这一市场的繁荣,那么保险补贴或许就可以取消了。即使没有这种可能性,只要穷人无须成为自己生活中的对冲基金经理,并因此而实现巨大的潜在利益,这似乎也是一个利用公共资金促进共同富裕的好方式。

评论:在一个没有完善的保险机制的贫穷国家中,保险市场也很难自然而然的繁荣起来。政府必须挺身而出,促进保险行业的繁荣合理发展,利用公共资金促进共同富裕。一些保险如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应该以国家助推,进行全民强制性参与。个人也应该利用保险这一工具,来保障自己的生活。

第七章 阉人贷款给穷人:不那么简单的经济学 【贷款】

###

〇、穷人的贷款现状

穷人的生意中,尝尝伴随着利息惊人的高利贷。摊贩们早晨从批发商那里进货(常常是以赊账的方式),然后卖一天的货,晚上将欠款偿还给批发商。(按照 支付的利息为每天4.69% 一份5美元的贷款,如果贷款期长达一年,这一债务将接近1亿美元)

穷人很少向正规贷款机构借钱,比如商业银行或合作社。银行不愿意贷款给小企业主,因为穷人的贷款额太少、违约概率高,银行对借款人的监督要巨大成本,银行不能用暴力流氓手段收回贷款,银行不愿意惹上负面新闻。

如此的现象呼吁着小额信贷机构立即行动起来。因为银行不愿与穷人接触。那么小额信贷机构就有很大市场。理论上:只向穷人收取一点点足以维持运营的利息,或者稍稍赚取一点儿赢利,但不会很多。由于复利的作用,利息稍微下调就能改变客户的生活。他们只需几个月就能将生意做大,并摆脱贫穷。

小额信贷机构要依赖其紧密监督客户的能力;与放债人不同,小额信贷机构的官方政策就是,永远不使用暴力威胁。

成功的小额信贷公司的创造性不仅体现在以更合理的价格贷款给穷人,他们还发现了实现这一点的方式。一些小额信贷公司建立小组责任制,借款人必须要在每周会议上还款,会议召开时间对于每个小组来说都是固定的

一、小额信贷的效果

小额信贷公司所在社区的人们更可能会经营自己的生意,购买大量的耐用品,如自行车、冰箱或电视。另一方面,没有迹象表明他们的生活发生了一种彻底的转变。女人并没有觉得自己拥有了更多的权力,至少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如此。例如,在整个家庭的消费上,她们手中并没有更多的控制权。在关于教育、健康及孩子上私立学校的问题上,我们也没看到任何变化。即使小额信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人们开始做起了新的生意,这种影响力也不是很大。

在我们看来,小额信贷已经赢得了自身的一席之地,成为抗击贫穷的关键手段之一。小额信贷是一种有用的金融产品,但算不上一场革命。

二、小额信贷的局限性

1、小组责任制:使那些不喜欢掺和别人生意的人不愿参加;组员要承担共同责任这一规定会排除那些想要冒险的人;组员或许不愿组里吸收那些他们不熟悉的人,因此它们会歧视新人。

2、按周还款:对于那些急需用钱的人来说并不现实,因为他们不确定自己什么时候能够开始还款;阻碍人们选择一些赚钱慢的项目,因为他们每周都需要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按期还款。

3、风险控制:小额信贷机构对于零违约率的关注确定了它们对其潜在借款人的严格要求。小额信贷精神与真正的企业家精神之间显然存在着一种紧张的关系。小额信贷甚至不是一种发现企业家的有效方式,包括那些将进一步创建大企业的企业家。小额信贷鼓励其客户进行安全交易,因此并不能发现敢于冒险的生意人。

对于中型公司常常要冒这样一种风险,即对于传统放债人及小额信贷机构来说,它们的规模太大了;而对于银行来说,它们的规模又太小了。对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业来说,下一个大挑战就是找到贷款给中等企业的方式。

评论:小额信贷运动表明,尽管困难重重,贷款给穷人还是可能的。对于一个国家的金融业来说一切金融工具都要逐步完善,银行、股市、风投、小额信贷等;大企业、中型企业、小企业、富人、穷人都需要有合适的金融工具来支持发展。

第八章 节省一砖一瓦 【存款】

一、穷人的储蓄方式

穷人始终在担心未来(特别是潜在的灾难),他们会巧妙利用所有廉价的或昂贵的预防措施,降低他们会遇到的风险。穷人在管理自己的经济时,也会表现出同样的聪明才智。穷人找到了很多巧妙的储蓄方法:

1、自助小组在印度的某些地区非常流行。它利用全体成员积攒的储蓄,向其组员提供贷款。

2、在非洲,轮转基金的成员会定期见面,每次见面时,所有人都将相同数量的钱存入一个公用钱罐。基于轮换的方式,每一次会有一个成员拿走整个钱罐。

3、雇用收款员取走他们的存款并将其存入银行,将储蓄存给当地放债人并留下“看钱人”

4、慢节奏一砖一瓦地建房。

穷人的所有储蓄才智可能仅仅展示了这样一个现象,他们无法拥有更常规、更简单的选择。银行不喜欢操作小额账户,主要是因为这方面的行政成本过高。由于高昂的管理费和交通不方便等原因,穷人也很少愿意使用银行储蓄账户。

银行账户也并非是阻碍穷人存钱的唯一因素。因为穷,现金少,他们总会有要用钱的问题出现(有人生病、有人买衣服、有客人要招待),人们很难对这些问题说“不”。

二、自我控制

存钱的障碍也并非全都来自外部压力,部分原因还在于人类的心理因素。人脑会以不同的方式对现在和未来进行处理,人总是寄希望于明天,期望“明天的自己”比“今天的自己”更有耐心,人们会买下我们今天想要的东西(酒、糖或脂肪类食品,小饰品等),但计划着明天将钱花在一些更合理的地方(学费、蚊帐、修缮屋顶等)。

缺乏自我控制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对于穷人而言,更难实现。

1、诱惑多 钱不够 目标太遥远。

当诱惑是生理需求(性、糖、脂肪类食品、烟等)时,在这种情况下,富人更容易满足“受到诱惑的自己”。对于穷人来说,存钱的吸引力更小,因为在他们看来,目标太遥远了。但如果不存钱,他们会一直穷下去。

2、存多少钱的决定很难做出。

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关于存多少钱的决定都很难做出,这些决定需要考虑到未来,还要列出大量可能发生的事件,需要与配偶或孩子商量。我们越富有,这些决定就越容易做出。为了每周或每月都能存下钱,穷人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克服自我控制问题。人们足够富裕时,他们不再需要为实现将来的目标而存下那么多财富。

三、逃出贫穷陷阱

在存款问题上如何逃出贫穷陷阱:存款行为关键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对于那些认为自己有机会实现梦想的穷人来说,他们有充分的理由节衣缩食,将省下来的钱用作未来的投资。要想摆脱贫穷,首要的步骤就是对长期目标进行思考,并习惯为此做出一些短期的牺牲。

就实现穷人的一些长期目标而言,小额信贷只是我们为他们想到的很多种方法之一。为他们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为他们提供一份稳定安全的工作、为他们提供医疗或自然灾难的保险、为他们提供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等,让他们无须为没钱存活下去而天天担心。这些方法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安全感,从而鼓励人们存钱,减少人们的压力,让他们对未来抱有希望,这两方面直接关系到决策能力。

一点儿希望、保障及安慰可以成为一种强大的激励措施。当你想要的一切看上去都很遥远时,你很难感受到动力。将目标设置得更近一些,或许是穷人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效方式。

评论:

1、对于储蓄方式、银行账户问题,科技的发展会逐渐解决这一问题,如智能手机、第三方支付、比特币钱包。

2、对于自我控制,穷人必须深刻认识到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及国家信用货币制度下,现金不参与到投资中进行增长,就意味着快速贬值。要彻底摆脱贫穷陷阱,需将现金转换为资产进行增值。对于穷人就意味着【不要进行不必要的消费和负债】!和【投资不要亏钱】!

3、对于国家政策,要给穷人更多的安全感,让他们对未来有希望,一点儿希望、保障及安慰可以成为一种强大的激励措施。

第九章 不情愿的企业家们 【创业】

我们发现穷人们为了谋生,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小生意。一些观点认为穷人天生就所具备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只要为他们提供适当的环境及在起步时的一点儿推力,我们就能够消除贫穷。一些观点认为应该鼓励支持穷人创业,给他们提供小额贷、提供计划指导,认为只要得到恰当的帮助,即使最穷的人也能成功经营一些小生意,并通过这些小生意改变自己的生活。

但我们发现实际上穷人的生意规模小、性质雷同、赚不了多少钱。穷人所经营的生意具有很高的边际收益,但其发展潜力很快就会耗尽,总体收益也并不高。

一个小公司能发展到大公司的需要具备某种特殊技能或一大笔前期投资。

1、你需要站在某种新产品的前沿地带。(车库里成立微软公司)

2、投入足够的资金来获得一种生产技术,使你的公司能够大规模运营起来。

到达这一点或许还需要一些管理或其他方面的技能,而这些都是穷人小企业主们所不具备的。

企业家是,他的生意有发展壮大的潜力,他有能力承担风险,并在工作中很努力,即使在逆境中也会全力以赴。我们不免要对“普通的小业主都是天生的企业家”这一观点持怀疑态度。

而穷人们要自己做各种各样的小生意的真实原因,是找不到合适的稳定工作,做点小生意是他们唯一的选择。穷人所做的很多生意并不是他们企业家精神的体现,而是某些失败的经济模式的演绎。他们周旋于这些经济模式之间,努力地付出着。穷人最常见的梦想就是,他们的孩子能够成为政府职员。穷人并不期望孩子成为企业家。对于政府工作的特别强调表明穷人对于稳定的一种向往,因为这类工作虽然不那么激动人心,但一般都非常稳定。

工作稳定似乎是中产阶级与穷人之间的一个界限。一份稳定的工作会通过决定性的方式,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对于人们来说,用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时可能需要具备一种稳定感。至于那些看不到自己未来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的人,他们可能总是不愿继续努力,其生活水平也难以得到提高。一份稳固的收入可以对未来的支出作更多贡献,而且也使现在的借款变得更容易、更廉价。好工作是稳定的、工资可观的工作,它能够赋予人们足够的心理空间,让人们去做中产阶级擅长做的事情。

的确有超过10亿人在经营着自己的农场或公司,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这样做是因为别无选择。他们只是想生存下去,因为他们没有才华、技能或是必要的风险承受能力。小额信贷及其他有助于小企业发展的方式,仍然在穷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这些小企业要存活下去。或许,在可预见的未来,这是很多穷人得以生存的唯一方式。但是这不是一条逃脱贫穷的路。

评论:认为每个穷人都是天生的企业家,鼓励支持他们进行创业做生意就能摆脱贫困,是一种无知的表现。大多数穷人要摆脱贫穷的方式,不是去承担更大的创业风险,而是拥有一份工资可观的稳定工作。发掘机会、承担风险、努力工作、发展壮大、愈挫愈勇创办大企业,只是少数人的成功脱贫之路,并不能适用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人群的脱贫工作。

第十章 政策,政治 【政治参与】

一、政策实施问题。

如果政策不能被正确地实施,计划得再周密完好的政策,也不能发挥作用。在一些贫穷国家,政策的意图和实施之间存在的差距越来越大。一些援助怀疑论者表示,由于政府失职、腐败,国外援助及其他来自外界的援助才对该国的社会政策产生了负面影响,使该国的状况更加糟糕。当今,很多政府的垮台都是因为一些好的政策没能真正实施或发挥作用。

一种制度化观点观点认为,发展的真正问题在于找到良好的政策:这是一个如何挑选出恰当政治程序的问题。如果政治主张是正确的,那么好的政策便会随之出现;反之没有好的政治导向,就无法指定或实施好的政策。随之而来的是“大问题”需要用“大办法”来解决的社会改革,如过渡到有效民主。

而另一方面,一种观点认为腐败是一种“贫穷陷阱”。贫穷会引起腐败现象,而腐败现象的发生必然会促使贫穷的产生。通过帮助发展中国家的穷人变富可以来打破这一陷阱。这种援助可以用于实现一些特殊目标,例如疟疾控制、食品生产、饮用水安全、环境卫生等一些容易衡量的指标。此外,还认为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将有助于政府和民间团体遵守法律法规。

在乌干达政府的一个教育拨款例子中,我们发现没有任何监管的情况下,学校只拿到了实际援助资金的13%,有一半多的学校甚至没有拿到这笔资金。在利用媒体公布拨款资金数目后,发现80%的拨款都到了学校,大部分学校都拿到了拨款。

由此校长们推断:如果偏远地区学校校长能够在有利政策落实之前避免腐败,那么或许我们无须等待政府的彻底改革或是社会转型,通过缜密思考和严格评估就能帮我们制定出制止腐败和效率低下的体系,但这并不意味着降低我们的标准。我们相信这些不断的进步和无数细小变化的积累,最终会导致彻底的变革。

二、腐败问题

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站在一定的高度思考制度的建立。他们认为“经济制度决定了经济诱因,这些诱因会对教育、储蓄、投资、创新和采用新技术等产生激励作用。政治制度决定了公民对官员的约束能力。”。良好的经济制度将鼓励公民投资、积累并发展新技术,因为这些是促进社会繁荣的因素。良好的政治制度是为了防止领导者建立为自己牟私利的经济制度,它能通过向统治者施加足够的限制,来确保他们不会与公众的利益背离太远。

不幸的是,腐败的制度往往会滋生更加腐败的制度,形成恶性循环,这就是所谓的“寡头政治铁律”。当政的领导者倾向于制定能够为他们谋取财富的经济政策,而他们一旦变富,又可以利用手中的财富,提前阻止可能对他们的权力构成威胁的人。

在改变腐败的政治制度问题上。一种观点认为,如果糟糕的制度阻碍了一个国家的发展,那么这个国家可以依靠世界上其他富裕国家的力量来摆脱窘境,如果有必要,可以采取武力。一种观点则认为,任何试图操纵一个制度严密的国家的制度或政治的做法,都将失败,改变只能依靠内部力量。

1、引入外部力量

有观点认为如果你不能管理自己的国家,那么就将其委托给能够管理这个国家的人。尽管如此,管理整个国家仍然很困难。所以,你可以尝试管理一个城市,小规模的城市更便于管理,你可以对这个城市做出很大的改变。

但问题在于我们不太确定贫穷国家的领导者是否愿意加入。进一步而言,即使这些领导者加入了,他们是否能找到合适的“买家”尚不确定——没人敢保证:交出去的地区发展好了之后会送回。况且一种制度不能适用于所有国家,它必须要符合当地的特色,因此,任何照搬式的制度都是行不通的。如果有可能,所有的改革都必须逐步进行,要知道,任何制度的存在都有其必然性。

2、依靠内部力量

每个政府都能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只不过这个过程需要他们自己单独完成。

有观点指出,自由是唯一可行的万能策略。自由意味着政治自由和经济自由,而在人类的种种发明之中,自由市场的能量被大大低估。自由市场让所有创业者都有机会创业,如果成功了便能创造财富。还进一步指出,应该让民众自行决定自己受教育的程度和医疗方面的状态,而不是依靠政府的干预。

这里的问题是:人们会觉得完全自由的市场并不是理想的结果。穷人无法真正参与到自由市场中去。在他们参与进来之前,他们都需要帮助。其次,社会和市场需要制定一些规则来发挥其功能。如果一个国家呈现弱势或是腐败的态势,那么自由市场也会以行贿或腐败的方式出现。

二、从底层人民的角度来看待制度

要想真正理解制度究竟会对人民的生活产生多大影响,我们必须要从思想认识上作一个转变,从底层人民的角度来看待制度。

1、小变动的大影响

从底层的观点出发,我们发现,要增强职责和减少腐败,我们不一定要对政体进行彻底的改革。

即使是毫不完善的地方选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政府的管理,也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中国的村级选举制度)。

即使没有固定的、大的反腐体系,从一定程度上遏制腐败还是有可能的。(媒体对信息的披露、对项目进行审计并公开结果、居民联合办案对警察监督)。

信息科技进步也许能帮助我们解决腐败问题。比如通过指纹识别去政府部门买到由政府补贴的粮食。避免补贴粮食被高价卖出。

即使在糟糕的制度框架内,社会责任和反腐败仍有提升的空间。

在巴西,我们发现了制度中的小变动对结果产生的巨大影响:电子投票制度。没有明显的政治冲突,仅仅通过一个小小的科技方面的改变,巴西穷人的意见就被纳入了巴西政体。

2、人民的权利

政府应赋予受惠者监管这些服务提供者的权利(老师、工程师、医生),让受惠者有权利雇用或解聘他们,或者至少有权利投诉这些服务提供者,从而确保这些政策制定者的动机是正确的。

在社区选择和实施的集体项目中,要更好地体现群众的利益,保证弱势群体(女人、少数民族、社会地位低下、无房产)的利益。项目的参与人、发言人、监管人、领导人,应该为少数民族、妇女、穷人和其他少数群体保持职位,以此保护未被充分代表的人群的利益。在印度我们应该注意“不要基于种姓来投票,要为发展而投票!”。

在选举活动中,我们要努力向选民们提供关于候选人的有用信息。比如审查他们的账户,并将审查结果通过网络及当地媒体公之于众,这种审查会减少腐败现象。

三、政治与政策

就政策来说也是一样,政策并非完全由政治所决定。在恶劣的政治环境中,也会有好的政策产生。良好的意愿对于良好的政策来说,或许是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有时,糟糕的政策也出于良好的意愿,这是因为这一政策没有抓住真正的问题所在:公立学校体系令大多数人失望,因为每个人都相信只有精英才能学习。穷人找不到安全的地方存钱,因为对于那些允许穷人存款的机构来说,政府为他们设定的管理标准非常高。

很多出于良好意愿的政策得不到好的实施和好的结果,有三大问题:意识形态、无知和惯性。错误的意识形态、对各种条件的无知、由惯性支撑运转。我们的政策应该是一项项清晰的、具体的、可完成的任务。大规模的浪费及政策失败之所以会发生,常常是因为政策规划阶段的懒惰思想,而不是任何深层次的结构问题。对于有效的政策来说,有效的政治或许是必要的,或许不是。

我们没有理由相信政治经济学的那种观点:政治总会优先于政策。我们现在可以更进一步,颠倒政策与政治的阶级地位:良好的政策是良好的政治的第一步

良好的政策还有助于打破过低期望的恶性循环:如果政府开始执行,人们就会开始更认真地对待政治,并给政府施压,执行更多的政策,而不会放弃选举权,也不会不加思考地将选票投给同族之人,更不会拿起武器反抗政府。

可靠的信息可以劝服选民们对符合大众利益的政策投票。一旦信任建立了起来,个别政客的激励政策也会改变。他们为了再次当选、赢得尊重爱戴、稳固地位等,可能会做一些促进变革的事情,只要这些事情与他们的经济目标不完全冲突。一旦政府可以证明,他正在试图实施政策并赢得人民的信任,一种更深层次的可能性就会产生。政府现在可以不再那么关注于短期成绩,不再那么热衷于不顾一切地赢得选民的认可,不再那么沉迷于冲动下的有奖问答。对于政府来说,这是一个规划更加有效、更有远见政策的好机会。

面对糟糕的政治机构,和国家的贫穷状态,我们不应该因为难以改变而放弃,也无需希望从外部促进机制改革。甚至我们没理由去判断在特定环境下的一组政治机构是好是坏。糟糕的机制是贫穷国家的通病:通过专注于具体、可测量的计划,或许以某种有限的方式,甚至在一种糟糕的机制环境中,我们可以成功地消除贫穷,让人们变得更富有、更有文化,开启一个良性循环,由此,良好的机制便会随之而产生。

政治局限性是真实存在的,这使我们很难找到解决大问题的方法。但是,在改进机制及政策方面,我们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认真了解每个人(穷人、公务员、纳税人、当选政客等)的动机及局限性,可以更好地制定出有效的政策及机制,避免腐败或渎职现象的发生。这些变化还在继续,并开启一场寂静的变革。

评论:我们无须等待政府的彻底改革或是社会转型,我们不要总是期待外部力量和内部大改革。我们应该认识到不断的进步和无数细小变化的积累,最终会导致彻底的变革。良好的政策是良好的政治的第一步。我们可以通过可行的政策成功地消除贫穷,让人们变得更富有、更有文化,开启一个良性循环,由此,良好的机制便会随之而产生。

最终章 总结

鉴于经济增长需要人力与智慧,但无论何时,如果男人和女人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健康的身体,如果市民们在为孩子投资方面具有安全感和信心,让孩子们走出家门,到市里去找一份新工作,那么人们就更容易摆脱贫困。

一种有效的社会政策可以使人们远离失败,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会失去什么,要让国家在其所处的时代腾飞,那么这样的政策或许是关键的一步。如果国家政策不能带来经济增长,那么尽一切可能来提高穷人的生活质量,不再等待经济刺激,将是大势所趋。对道德问题的讨论使我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了如何摆脱贫困,我们不能容忍浪费穷人的才干和生命

正如本书所讨论的,尽管我们没有根除贫困,但我们知道有些事情或许可以改善穷人的生活。具体见以下5个方面。

第一,穷人通常缺少信息来源,相信那些错误的事情。

个人应该获取信息,社会应该提供信息。关于医疗、教育、生产、政策、选举等方面的有效信息。

一条普通的信息可以带来巨大的变化。这条信息必须具备以下特点:它必须是人们尚未知晓的、信息的发布方式必须是简单而有吸引力的(电影、电视剧、精心设计的报告单)、信息的来源必须是可靠的。

第二,穷人肩负着生活中的多种责任。

政府和社会应该承担一些责任。水清洁、食物安全、微量元素、疫苗、教育、存款、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通过做正确的事情,他们的生活就会得到很大改善——降低加铁 /碘盐的生产成本,使人人都买得起;银行提供存钱容易但取钱代价会稍高的储蓄账户,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如果有必要的话,政府可以对银行进行补贴,以弥补其带来的成本费用;在自来水昂贵的地方提供氯以作净水处理。

第三,一些服务于穷人的市场正在消失,或是在这些市场中,穷人处于不利地位。

穷人在存款、贷款、医疗、风险等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

技术创新或制度创新可以弥补市场发展的不足,如小额信贷市场,它向穷人发放小额贷款,利息不高,人们支付得起;又如,电子转账系统(用手机等)和个人识别系统可以在未来几年大幅削减银行成本。但是,我们还应认识到,这类市场的兴盛不仅需要靠自身的努力那么简单,有时需要政府的支持。

第四,贫穷的国家不会因为贫穷或其不堪回首的历史而注定失败。

在贫穷的国家,事情很难办成:一项关于帮助穷人的计划由于被某些人接手而失败了。这些事件几乎与那些精英们的经济阴谋无关,主要是由于制定政策时出现的错误造成的,包括无知、意识形态和惯性。如果表达正确的话,在不改变现有社会及政治结构的情况下,有可能对管理和政策加以改进。即使是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下,改进的空间仍是巨大的,而在不好的环境下也有一定行动的空间。

只要确保每个人都被邀请来参加村庄会议,对政府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并让他们为自身的渎职而担负起责任,对各个阶层的政治家进行监督,并将这一信息与选民分享,向公共服务用户们说明他们应期待什么——医疗保健中心的准确工作时间,他们应当拿到多少钱(或是多少袋米),那么,一次小的变革便可以实现。

最后,对于人们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最终常变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信念是重要的。改变人们的期望是不容易的,却并不是不可能的。成功能带来更大的成功。当一种情况得到改善时,这种改善本身就会影响人们的信念和行为。因此,在启动一个良性循环时,人们不应害怕必要的付出(包括现金)。

寄语期望

除了上述5个原因,我们还有很多本该知道却不知道的事情。这本书旨在对这些问题抛砖引玉。如果我们拒绝懒惰和公式化的思考模式,如果我们倾听穷人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逻辑,那么我们就能制定一套有效的政策,也能更理解穷人的生活方式。基于这种理解,我们可以发现贫穷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关于宏观经济政策和体制改革,我们不要忽略这项事业所暗藏的逻辑:小的变化可以带来大的影响。

我们不能保证消除贫困。一旦我们承认这一点,我们就获取了充足的时间。贫困已跟随了我们几千年,如果我们打算在50年或100年内消除贫困,那就行动起来。至少我们不能再假装已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我们应与全球其他人一起联手努力,让这个世界再没有人每天依靠**99**美分生活。